原创 姜大力律师 姜大力律师 2022-12-17 发表于大连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账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
人工智能已经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人甚至超越人。在法律服务领域,是不是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彻底地取代人?或者说大比例地、大概率地取代人?
毫无疑问,在人工智能律师从法律检索、法律文件准备,到合同审核、法律咨询、证据调查、法律风控、文件整理,乃至案件结果预测、诉讼策略选择等法律事务中,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是不是真的有一天,机器完全可以取代甚至向阿尔法狗那样超越人、超越律师,我无从判断——也许,机器甚至会取代妻子、母亲,那么,人这种生物又如何存在呢?这应该是哲学家、政治家思考的问题吧。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到了秒,找一个法律不过是鼠标点击几下的事,还需要律师这个职业吗?
网络时代,执业律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说执业律师怎么能够尽可能守住自己最后的阵地,保住“饭碗”不被机器抢走?笔者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一些探索,希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以一个执业律师的身份继续与机器“抗衡”。
一、诉讼实战中的律师思维与技能
(一)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内容很多,这里提到的是姜律师认为比较重要的三种思维。此外,诸如:证据思维、程序思维、时限思维等,都是律师思维的重要性组成部分。
1.请求权基础思维
(1)请求权基础思维的基点是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上的攻击和防御结构,并根据诉讼上的攻击和防御来分配举证责任。
(2)请求权思维找法过程从特殊到一般,请求权基础有规范解释与规范续造的功能。
(3)请求权基础长于裁剪与认定案件事实,有效聚焦争议点,提高效率。
(4)历史方法和个案类比法是请求权基础思维的对手,他们各自具备不同的特点,在对比中也凸显了请求权基础思维的优势。
2.法律关系思维
(1)界定法律事实
法律事实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或客观情况。主要将案件中的法律事实与非法律事实区分开,以免非法律事实影响对法律关系的认定与判断。
(2)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
将法律事实与非法律事实区分开以后,需要对法律事实的性质进行界定,区分是此种还是彼种法律关系。
(3)考察法律关系各要素
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就是要对法律关系进行梳理、定性,判断存在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法律关系的性质决定法律规范的适用。确定特定的法律关系以后,需要分析判断该法律关系下的各种要素,主要从如下三个角度分析:
主体考察:主要考查主体是否适格、主体的范围等问题。
客体考察:明确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助于确定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内容考察:最终确定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的具体权利义务内容。
(4)把握法律关系的变动
(三)立体角色思维
律师在庭审中需要扮演三种角色:
1、当事人角色,为乙方当事人提出有利的诉求和依据;
2、反驳对方的角色,破解对方的观点和逻辑链条;
3、辅助法官的角色,协助法官发现事实,理清思路,作出有利于己方的裁判。
律师需要运用立体角色思维,交叉扮演好三种角色。
二、非诉业务中的律师思维与技能
(一)非诉业务中的律师思维
1.诉讼思维
2.商业思维
3.问题思维
(二)非诉业务中的律师技能
1. 法律洞察力
2. 商业直觉力
3. 逻辑思辨力
4. 综合掌控力
5. 文字表达力
小结:机器在思维、实战技能、临场发挥等方面还有待提升和迭代,这也许就是执业律师现阶段战胜机器的法宝吧?但愿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机器有了人一样的思维后,人会进化出更高级的思维。
网络时代,也许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好的厨师、园艺师,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律师呢?律师存在的必要不仅仅是因为律师可以查到法律的规定而非律师查不到,如果人人具备律师的主要思维与技能,那么,的确没有必要再聘请律师了。
大连姜大力律师,1991年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4年都灵大学MBA,辽宁明相律师所一级合作人,专注于公司法、企业法律顾问。手机微信:13478992769。
版权声明:本文来自用户投稿,不代表【闪电鸟】立场,本平台所发表的文章、图片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邮箱:dandanxi6@qq.com)我们将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